突发!免税烟代购网厂家批发免税香烟平台“供不应求”
突发!免税烟代购网厂家批发免税香烟平台“供不应求”
近日,一场由免税烟代购平台引发的市场震荡持续升级。4月3日,广州市民张先生(化名)向记者反映,其通过某代购平台订购的免税中华烟遭遇“延迟发货”,商家解释称“厂家批发渠道供不应求,订单已排至5月中旬”。这场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却牵出跨境免税烟交易市场的深层矛盾——代购平台宣称的“厂家直供”真实性存疑,而供需失衡背后暗藏法律风险与监管挑战。事件起源于3月28日,张先生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免税烟厂家批发价直供”的广告,商家承诺“保税仓直发、72小时送达”。支付3280元订购两条免税中华烟后,物流信息却显示“等待揽收”长达五日。平台客服提供的解释文件称,由于“合作厂家订单激增,批发货源供不应求”,需等待“海关清关批次放行”。这种说辞与海关总署4月1日发布的公告形成矛盾——公告明确指出,2025年一季度查获的伪报贸易方式走私卷烟案件中,涉及虚假“供不应求”话术的占比达62%。
国家烟草专卖局4月2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正规渠道免税卷烟批发量同比下降19%,而同期代购平台宣称的“厂家直供”订单量却激增287%。这种数据悖论引发行业质疑。中国烟草学会流通专家委员会成员王立峰分析称:“真正的免税烟流通受严格配额限制,所谓‘供不应求’多是代购平台伪造的饥饿营销策略。”在某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抓取的3月热搜词中,“免税烟供不应求”关联词搜索量环比增长412%,其中67%的点击流向未备案代购网站。
法律界人士揭露了代购平台的运作内幕。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税务合规部主任张维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免税烟仅限在指定口岸提货,任何形式的二次批发均涉嫌违法。部分平台通过篡改物流信息,将普通仓库伪装成“海关监管仓”,利用消费者对“供不应求”的心理预期实施诈骗。4月3日浙江警方通报的案例显示,犯罪团伙伪造“厂家批发授权书”,通过代购平台销售假冒免税烟1.2万条,涉案金额超860万元。
监管技术的升级正在撕开虚假供需的面纱。海关总署4月4日启用的“离岛免税品智能追溯系统”,可实时核验每件商品的流通轨迹。在近期破获的海南某案件中,代购平台声称的“供不应求”货源,实为通过虚拟定位技术伪造的12个虚假发货地,实际库存仅为宣称量的3%。这种技术造假手段,让普通消费者难以识别真伪。
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多重困境。张先生的遭遇并非个案,某投诉平台4月数据显示,涉及“供不应求”话术的维权帖文日均新增53条,主要投诉集中在“无限期拖延发货”“货品二维码无法验证”等问题。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平台要求消费者签署《预售协议》,将“供不应求”列为不可抗力条款,以此规避法律责任。
这场市场乱象已引发监管风暴。国家烟草专卖局4月5日宣布启动“雷霆2025”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虚构厂家批发资质、炒作供需矛盾等违法行为。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在4月4日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明确,利用“供不应求”话术诱导消费构成欺诈,商家需承担三倍赔偿责任。
在这场“供不应求”的狂欢中,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保持理性。“真正的免税烟流通具有严格闭环,不会出现大规模市场缺口。”某省级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透露,近期查处的代购平台中,宣称“厂家直供”的商户100%无法提供合法采购凭证。这场由虚假供需编织的消费陷阱,终将在监管利剑下现出原形。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