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越南香烟批发代购 主打正品广西出口回流外烟“独树一帜”
近日,一条关于“广西出口回流外烟通过越南代购渠道重返中国市场”的消息引发行业震动。据海关部门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广西口岸查获的违规香烟数量同比激增217%,其中涉及所谓“正品回流”的特殊品类占比达38.6%,形成一条横跨中越边境的灰色产业链。
在凭祥友谊关口岸附近的物流园区,多家挂着“跨境免税商品代发”招牌的商铺内,标注“出口专供”字样的越南版中华、玉溪等品牌香烟被明码标价。某批发商向暗访记者展示的报关单显示,这批货物原本应通过正规渠道出口至越南,却在边境完成“一日游”后,经由“蚂蚁搬家”式的小型物流车重新入境。这种“独树一帜”的操作模式,因其宣称“保留完整税标与防伪标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二级经销商。
业内人士透露,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的陆路门户,拥有18个边境贸易口岸的独特区位优势。部分贸易公司利用“边境小额贸易”政策,以“边民互市”名义申报免税额度,实则通过越南中转实现出口香烟的“曲线回流”。东兴市某货运代理公司员工证实,近期“越南代购”订单中,要求“原箱原封”的客户占比已从去年同期的15%攀升至43%。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正品回流”香烟的流通渠道呈现高度隐蔽性。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货运站,海关人员近日查获的一批申报为“工艺礼品”的货物中,发现120条外包装与出口备案完全一致的芙蓉王香烟。经技术鉴定,其条盒侧面用紫外线照射可见“仅供出口”的隐形喷码,但税标位置存在细微偏移,疑似被非法分子通过二次封装篡改流通信息。
针对愈演愈烈的“回流烟”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9月6日启动专项整顿行动。在防城港查处的典型案例中,某涉案企业利用“出口卷烟专用标识”管理系统漏洞,将本应核销的电子标签重复激活使用。这种“偷梁换柱”的手法,使得同一批香烟既能享受出口退税,又能在国内市场高价流通,形成“两头获利”的非法利益链。
市场调查显示,这些“越南代购”香烟的终端售价通常比正规进口产品低30%-40%。在柳州某烟酒专卖店,标榜“广西出口回流正品”的越南版红双喜每条售价仅为280元,而同规格的合法进口版本市场指导价为420元。价格优势背后暗藏风险:北海市消费者协会近期收到的17起投诉中,有14起涉及“回流烟”口感异常,经检测发现焦油含量超出标注值23%-31%。
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码,行业生态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凭祥海关在8月28日的突击检查中,首次发现使用3D打印技术仿制出口包装盒的犯罪团伙。这种新型造假手段能够完美复刻镭射防伪标识,即便专业设备也难以快速甄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部分正规边贸企业开始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在香烟包装植入纳米级电子芯片,试图重建市场信任体系。
在这场围绕“正品”定义的博弈中,越南代购市场的参与者们正面临抉择。河内市某华人商贸公司负责人坦言,随着中越两国海关建立“异常物流信息实时通报机制”,传统的“贴牌回流”模式风险陡增。如今更多从业者转向“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在越南当地完成香烟的个性化包装改造,通过制造“地域限定版”概念维持利润空间。
截至本报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已在崇左、百色等边境城市开展三轮专项整治,累计下架涉嫌违规香烟2.3万条。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加快制定《跨境烟草制品追溯技术规范》,拟采用“一物一码”方式对出口香烟实施全生命周期监控。这项即将于2024年试行的新规,或将彻底改变“越南代购”行业的游戏规则。
在这片充满变数的市场丛林里,“独树一帜”的商业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记者问及行业未来时,深耕中越烟草贸易二十年的业内人士黄先生意味深长地说:“真正的‘正品’不该需要‘曲线救国’,合规化才是跨境贸易的最终归宿。”随着监管技术与市场需求的持续角力,这场关于“广西出口回流外烟”的攻防战,注定将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宏观背景下写下特殊注脚。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7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