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按图索骥"的找香烟APP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这款宣称能通过智能定位系统"按图索骥"寻找附近香烟零售点的应用,上线三个月便突破百万下载量,其背后却暗藏着游走法律边缘的风险。记者走访发现,该平台所谓的"精准导航"实为绕过烟草专卖监管的灰色操作,已有消费者因轻信其"按图索骥"功能遭遇财产损失。

"就像被大数据牵着鼻子走。"北京朝阳区用户张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3月28日,他在朋友圈看到"按图索骥"APP广告中"方圆3公里必达"的承诺,随即下载尝试购买某限量版外烟。系统通过AR实景导航引导他七拐八绕,最终在某小区快递柜旁发现隐蔽的自助售烟机。"扫码支付后机器吐出的香烟包装粗糙,抽起来明显是假货。"张先生要求退款时,APP客服却以"机器故障"为由推诿,该售烟点次日便消失无踪。

快讯!找香烟app“按图索骥”

这种"按图索骥"式消费陷阱并非孤例。通州网格员韩雪(化名)在4月2日巡查时,发现某出租屋内摆放着与张先生遭遇相似的无人售烟机。机身既无烟草专卖标识,支付系统也无需身份验证,扫码即出烟的设计完全规避了法定销售流程。"这些机器就像打地鼠,查处一台又冒出新的一台。"通州区烟草专卖局执法人员向记者展示的执法记录显示,仅3月份就查获7台关联该APP的违法设备。

业内人士指出,"按图索骥"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在地图服务外衣下实施烟草非法流通。该APP通过拆解销售环节规避监管:前端电子地图规避"网络售烟"属性,中端自助设备规避人工监管,末端扫码支付规避资金追溯。这种"三段式"设计使得每个环节都处于法律模糊地带,当消费者发现问题时,往往面临维权无门的困境。

快讯!找香烟app“按图索骥”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技术手段的隐蔽性。中国政法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李教授分析:"APP利用LBS定位技术'按图索骥'引导消费,实质是将线下违法销售行为数据化。云端服务器设在境外,资金流向使用虚拟货币结算,给监管部门'按图索骥'追查制造了多重障碍。"这种技术性规避手段,使得平台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形成覆盖23个城市的线下终端网络。

记者实地测试发现,该APP的"按图索骥"功能暗藏玄机。当用户搜索特定品牌香烟时,系统会优先引导至未备案的私人售烟点。4月5日下午,记者在朝阳大悦城周边尝试购买某国产香烟,APP先后指引至便利店后巷、写字楼消防通道等5个隐蔽点位,其中3个售烟机显示屏积灰严重,显然长期缺乏维护。这些设备既无法出具购物凭证,商品条码也无法在官方渠道验证。

"这类APP正在重构烟草地下流通体系。"烟草行业观察员王伟透露,某些自助售烟机的补货方式令人瞠目:运营方通过外卖平台以"文件袋""文具盒"名义配送香烟,配送员取货时需按特定节奏敲门确认身份。这种"按图索骥"式供应链,完全颠覆了传统烟草物流的监管逻辑。

值得关注的是,青少年保护机制在该模式中形同虚设。4月3日,记者在通州某中学附近打开APP,系统立即推送3个距校门不足500米的售烟点。虽然页面标注"未成年人禁止购买",但实际操作中只需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支付。这种漏洞百出的年龄验证,与中曝光的无人售烟机问题如出一辙。

快讯!找香烟app“按图索骥”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市场监管总局已在4月6日启动专项治理。电子取证专家陈明向记者演示了新型侦破技术:通过扫描售烟机电路板序列号,逆向追踪设备生产商;分析APP用户评价中的地理位置数据,绘制违法销售热力图。"再精巧的'按图索骥'也逃不过大数据的反向追踪。"陈明表示,近期查处的12起案件中,有9起是通过物流信息与资金流水交叉比对锁定嫌疑人的。

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所谓"按图索骥"的便捷服务可能暗藏多重风险。北京市消协4月7日发布的消费警示显示,今年一季度涉烟投诉同比激增240%,其中63%与新型售烟APP相关。这些平台往往在用户协议中设置"商品特殊性"等免责条款,当发生消费纠纷时,消费者很难"按图索骥"维护自身权益。

截至本报道时,"按图索骥"APP仍在多个应用商店正常下载。这个打着技术创新旗号的平台,究竟是真便捷还是假服务?其宣称的"智能寻烟"系统,到底是科技赋能还是违法帮凶?随着监管部门调查的深入,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按图索骥"迷局终将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