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越南哪里可以买到便宜货“货比三家”
近日,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口岸货运通道排起2公里长龙,满载中国产小家电、服装的货车与越南产咖啡、腰果的集装箱交错而过。这场由"货比三家"掀起的跨境购物狂潮,正随着Temu、Shein等中国电商平台的强势渗透,在越南市场掀起新一轮消费革命。河内市还剑区的阮文雄(化名)刚在拼多多国际版Temu完成首单——3.9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1元)的蓝牙耳机,价格仅为当地电商平台的1/3,但他不知道的是,这款商品正来自广西凭祥保税仓的"跨境尾货"。
2025年4月3日,越南工贸部突击检查河内市纸桥区仓库,查获12万件未申报的中国产电子配件。这些印着"Made in Vietnam"标签的商品,经溯源发现实际产自广东东莞,通过"边民互市"渠道化整为零入境。该事件暴露出跨境"货比三家"的灰色地带——消费者以为淘到的"越南制造",实为中国供应链的跨境变装。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越跨境小包日均突破150万件,同比增长62%。
深入调查发现,"货比三家"的核心战场已转移至数字平台。在Temu越南站,消费者可实时比对同款商品的中越两地报价:某品牌电动牙刷在中国站标价29元,越南站叠加新人券后仅19元,还包跨境物流。这种"跨境比价"模式倒逼本地电商升级,Lazada越南近期推出"价格保护"服务,承诺贵必赔。胡志明市消费者黎氏秋通过"货比三家",发现同款乳胶枕在Shopee、Tiki、Temu的价差达47%,最终选择中国平台下单,7天到货的时效堪比国内物流。
暴利催生的产业链正重塑贸易格局。在谅山省新清口岸,专业"拼单黄牛"根据商品种类收取5%-15%服务费,帮助消费者整合多家平台订单。更精明的买家通过1688跨境批发平台直采,将20公斤起批的义乌首饰分拆转售,利润率可达300%。河内大学经济系研究显示,35%的越南Z世代掌握"跨境比价"技巧,能同时操作3个以上国家电商APP。
质量隐患在"货比三家"热潮中逐渐显现。4月1日,岘港市消费者保护协会收到的投诉显示,某平台销售的"越南制造"橡胶拖鞋,经检测实际产自广西钦州,甲醛释放量超标2.7倍。更严峻的是,平阳省查获的5万件跨境美妆产品中,61%含有禁用重金属。这些打着"工厂直供"旗号的商品,正通过"货比三家"的价格优势冲击正规市场。
中越两国监管层开始构筑防火墙。4月5日启动的"清源行动"中,越南海关升级AI审图系统,对20类敏感商品实施100%开箱查验。中国方面则严查"化整为零"走私,单个边民每日免税额度从8000元降至3000元。值得关注的是,Temu等平台推出"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可查看商品真实产地,这种透明化举措使正品率提升至89%。
在这场"货比三家"的博弈中,物流企业成为关键纽带。极兔速递在谅山建设的智能分拨中心,将中越跨境时效压缩至72小时,成本下降40%。越南邮政则与京东物流合作,在河内设立24小时通关的保税云仓,使"一件代发"成为可能。河内国家大学调研显示,完善的物流网络使"货比三家"决策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
法律界人士发出警示,根据越南《电子商务法》,个人年度跨境购物超过1亿越南盾(约2.8万元)需主动申报纳税。胡志明市已有3名代购因涉嫌走私被立案,其犯罪手法正是利用"货比三家"价差,通过蚂蚁搬家方式累计走私货值超20亿元。中国海关提醒,某些宣称"免税直邮"的渠道,实为伪造清关文件的灰色通道。
随着"五一"消费季临近,"货比三家"的热度持续升温。但越南消费者协会最新调查显示,23%的跨境商品存在货不对板问题,7%的电子产品缺乏售后保障。专家建议,比价时应重点查验平台是否具备《跨境电子商务经营备案》,对于价差超过30%的商品保持警惕。毕竟,真正的"便宜货"从来不只是数字游戏,更是质量、服务和合规性的综合较量。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