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警方联合烟草专卖局破获一起特大网络售假烟案,涉案团伙以“正品烟批发全国货到付款”“明码标价低于市场30%”为诱饵,通过43个山寨电商平台销售假冒中华、利群等品牌香烟,涉案金额逾2.3亿元。该案揭开了部分不法分子利用“明码标价”的伪装性、货到付款的便捷性实施犯罪的黑色产业链,引发社会各界对烟草流通领域规范化建设的深度思考。

必读!正品烟批发全国货到付款价格“明码标价”

​调查显示,该团伙在1688、抖音等平台投放“厂家直销、明码标价”广告,宣称“扫码验证正品、收货再付款”​​。消费者下单后,可通过伪造的“中国烟草溯源系统”页面查询到与正品完全一致的物流轨迹和质检报告。实际上,这些香烟产自福建某地下工厂,使用劣质烟叶与工业香精混合制作,单条成本不足30元,却以“明码标价”198元/条的价格通过货到付款形式销售。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包裹中夹带伪造的《产品质量承诺书》,声称“假一赔百万”,利用消费者对“明码标价”的信任心理实施精准诈骗。

消费者李伟(化名)的经历极具警示意义。今年5月,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黄鹤楼1916明码标价680元/条,货到付款支持验货”的推广,对比线下专卖店1280元的售价后心动下单。收到货时,外包装防伪标识与专卖店陈列品完全一致,但拆封后发现烟支长度不一致,吸食后出现严重咳嗽症状。经上海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鉴定,该批香烟焦油含量超标2.3倍,且检测出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他们用‘明码标价’和货到付款打消我的疑虑,没想到从广告到包装全是精心设计的骗局。”李伟的遭遇并非个案,仅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的类似投诉就达1.7万件,同比激增82%。

​这场乱象倒逼监管技术升级​​。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24年9月1日全面启用“烟草流通溯源区块链平台”,要求所有批发环节必须上传卷烟二维码、物流签收单、资金流水凭证的三重验证信息。在深圳试点区域,消费者扫描烟盒上的量子云码,可实时查看从生产车间到配送网点的全流程影像记录。某省级烟草公司负责人透露:“真正的‘明码标价’必须建立在透明供应链基础上,我们正在推进零售终端电子价签联网工程,确保全国任一网点价格变动30分钟内同步至监管系统。”

必读!正品烟批发全国货到付款价格“明码标价”

行业自律也在同步强化。中国烟草学会联合23家龙头企业发布的《卷烟流通诚信公约》明确规定,所有标注“全国货到付款”的服务商,必须公示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许可证编号及合作物流企业名单。​​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已下线1.2万家涉嫌虚假“明码标价”的烟草类店铺​​,并建立“异常比价预警模型”,对低于市场价40%的商品自动触发资质复核。在杭州某仓储基地,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将带有射频识别芯片的防拆封条加装至卷烟运输箱,这种芯片一旦被非法开启,将立即向监管平台发送定位警报。

司法层面的震慑力度持续加大。2025年3月施行的《烟草制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7条明确规定,利用“明码标价”进行价格欺诈或销售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的,最高可处违法经营额五倍罚款并吊销许可证。江苏某法院近期判决的一起案例中,被告因在货到付款包裹中混装真假香烟,被认定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360万元。​​“现在造假者伪造的不只是商品,更在伪造‘明码标价’背后的信任体系。”​​ 参与办案的检察官指出,此类犯罪已从单纯制假售假升级为系统性商业欺诈。

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成为破局关键。当某直播间主播高喊“今日特价!软中华明码标价450元全国包邮”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查验卖家是否具备《烟草专卖品准运证》,对比中国烟草总公司官网的批发指导价。北京市朝阳区烟草专卖局设立的“真伪对比体验区”数据显示,经过培训的消费者对“阴阳价签”“克隆包装”等套路的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1%。正如行业专家所言:“真正的‘明码标价’不应是数字游戏,而应是品质、服务与价格的铁三角关系。”

截至发稿时,全国已有17个省份开展“阳光定价”专项行动,下架违规商品链接23万条,督促4.7万家商户整改虚假“明码标价”行为。在这场关乎行业信誉的攻坚战中,技术与制度的双重进化正在重塑烟草流通生态。那些企图用“低价陷阱”“货到付款障眼法”牟取暴利的不法分子,终将在不断完善的天网工程中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