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香烟一手厂家直销“一脉相承”
近日,湖南岳阳一处工业园区内机器轰鸣的"电子元件加工厂",随着市场监管人员的突击检查,暴露出令人震惊的真相——流水线上正在分装的竟是某知名品牌香烟。这场代号"清源"的专项行动,揭开了地下香烟产业链"一脉相承"的隐秘脉络,也使得"香烟一手厂家直销"这一关键词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在查封现场,执法人员发现了完整的生产线:从烟丝烘干、滤嘴成型到激光防伪码打印,设备先进程度堪比正规烟厂。据岳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志刚介绍,该窝点生产的香烟通过"厂家直销"模式,已渗透至全国23个省份,"查获的物流单据显示,他们甚至建立了会员制分销体系"。
"这些货和正规渠道几乎一脉相承。"在江西南昌经营烟酒行的陈志远(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两条外观完全相同的香烟。经专业机构检测,其私下购入的"直销货"焦油含量超标2.3倍,重金属残留量更是达到国家标准的4倍。这位从业八年的店主坦言:"要不是老顾客反映口感异常,根本发现不了问题。"
业内人士透露,此类地下工厂多由早年制假团伙转型而来,通过收编技术人员、购置淘汰设备,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链条运作模式。某省级烟草质检中心工程师在匿名采访中证实:"近期送检的违规卷烟中,85%具备完整防伪标识,部分烟支的激光打孔精度甚至超过正规产品。"
这些"厂家直销"的香烟如何突破监管网络?记者调查发现,犯罪团伙采用"化整为零"的运输策略,将货物伪装成汽车配件、文具用品分批寄送。在广东某物流集散中心,工作人员随机抽检的包裹中,三件标注"工艺礼品"的货品内藏香烟147条。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社交平台上出现的"烟草直通车""厂家一脉货源"等社群,成员已超过2万人。
"他们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明分析,这种"一脉相承"的地下流通体系,本质是利用了烟草专卖制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缝隙。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查获的非法卷烟达41.2万件,同比上升19%,但市场存量仍难以估量。
在浙江台州,市场监管部门近日查处的一起案件颇具代表性。某社区超市老板周女士(化名)提供的进货单显示,其购入的"直销香烟"配有电子版检验报告,扫描包装二维码竟跳转至伪造的质监网站。"对方声称是烟厂内部处理品,价格比正规渠道低30%,实在难以抗拒诱惑。"她的遭遇折射出基层经销商的普遍困境。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刑法》第140条规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但现实困境在于,地下交易多通过虚拟货币结算,资金流向难以追踪。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伟提醒:"消费者若明知是非法渠道仍进行购买,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随着新技术应用,攻防战正在升级。在江苏南通试点的"烟草智慧监管平台",通过AI识别快递面单信息,将涉烟包裹的检出率提升了40%。但犯罪团伙随即采取"三码分离"策略,将运单号、货物信息、收款账户分别处理,给监管带来新挑战。
"这不仅是经济犯罪,更是公共健康危机。"公共卫生专家王建国教授强调,地下香烟生产缺乏质量管控,某地疾控中心检测发现,违规卷烟的一氧化碳排放量最高超出国家标准7倍,"长期吸食这类产品,肺癌风险可能增加3倍以上"。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以"厂家一脉"为关键词搜索,仍能找到暗示香烟直销的链接。某店铺首页展示的"文创礼盒",点击详情页却出现"承接集团订单""支持定制包装"等隐晦表述。这些发现印证了监管通报中"屡打不绝、屡禁不止"的现状。
在这场持续多年的博弈中,既有斩获也有遗憾。湖南"清源"行动收网时,主犯王某的手机仍在接收新订单,聊天记录显示其下线已发展至第五级代理。办案民警坦言:"每次打击都像割韭菜,只要市场需求存在,新芽就会不断冒出。"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地下香烟产业链能"一脉相承"地延续至今。
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利剑2023"专项行动,更多技术手段正在投入实战。在福建厦门海关,新配备的毫米波检测仪已实现不开箱查验香烟,单日查获量提升至1200条。这场关乎万亿烟草市场秩序的较量,仍在进行时。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0456.html